当前位置:首页 > 人性解码 > 正文内容

抗日英雄“牛友兰”​的悲剧

doudou8年前 (2017-04-06)人性解码1793

牛友兰,1885年生于山西省兴县一个大地主家庭。1937年,抗战爆发后,牛友兰为抗日救亡可谓竭尽全力。牛友兰在兴县城关开设了  “复庆永”商店,抗战爆发后,当时的合伙人准备把库存商品转运陕北,另设门市。牛友兰说服合伙人,拿出部分物资支援抗战。

1937年,贺龙所部120师来到晋西北开辟  “敌后抗日根据地”。120师军需物资严重匮乏,牛友兰召集  “复庆永”的股东,商议决定把  “复庆永”库存的布匹棉花,毛巾袜子肥皂等拿出来,支援120师。牛友兰还献出自己五座庭院和一所花园,给部队和边区行政公署使用,贺龙等人曾长期住在牛家大院。

后来,牛友兰的好友中共地下党员刘少白,奉命筹办兴县农民银行,刘少白找到牛友兰筹集资金,牛友兰拿出2万5千元。

晋西北的交通闭塞,抗战期间物资匮缺,牛友兰拿出1万银元,在  “复庆永”商店的基础上,创办了兴县产销合作社。合作社分为生产部和营业部。生产部负责纺花织布,营业部负责经销生活用品。生产部后来改名为蔚汾纺织厂,直供抗日部队。

蔚汾纺织厂后来发展成晋西北纺织厂,成为晋西北最大的纺织厂,牛友兰担任晋西北纺织厂厂长和经理。1941年牛友兰任晋西北贸易总局顾问,调离了纺织厂,牛友兰没带走任何财物(包括建厂时他自己投入的1万银元)。在整个抗战期间,牛友兰几乎献出他的全部家产,先后捐资35000块银洋,捐粮2万多公斤,还捐献了大量棉花布匹,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

1942年5月,牛友兰带领晋西北士绅团来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的接见。参观团回到晋西北以后,牛友兰积极宣传延安的好经验,好作风。牛友兰 在《抗战日报》发表文章说:  “最使人感动的是延安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这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发扬光大,让它在晋西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牛友兰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鼓励自己的子女参加革命,先后将自己的儿子,侄亲等十几人送到延安接受革命思想教育。

在牛友兰的子女中,最突出的革命典型,就是牛友兰的儿子牛荫冠 。1933年,牛荫冠考入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牛荫冠开始担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干事。1936年,中共北方局委派牛荫冠回山西,协助薄一波作山西上层的统战工作。1940年,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牛荫冠被选举为行署副主任,兼任行署党组书记。

1947年秋,晋绥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蔡家崖召开了  “斗牛”大会,对牛友兰进行了残酷的批斗。  “斗牛”大会的高潮是,牛友兰被铁丝穿过鼻孔,让牛友兰的儿子牛荫冠牵着,不知何故当场拉断了牛友兰鼻翼下的脆骨,鲜血落地  “有人说牛友兰见牛荫冠接过铁丝,左右摆头所致”。斗牛大会几天之后,正赶上中秋节,牛友兰去世,终年63岁。

1947年斗牛大会之后,牛荫冠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回到党校继续学习。1949年后,牛荫冠历任江西省政府副主席,湖南株洲331厂厂长。1955年牛荫冠调任沈阳112厂厂长。

1962年调任国务院商业部副部长,1963年任北京商学院(今北京工商大学前身之一)院长。牛荫冠是中共八大,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当年晋绥党校教育长龚子荣曾经在《回忆牛荫冠同志二三事》中提到:有一次牛荫冠在支部大会上发言时,谈到在  “斗牛”大会上的经历时说,大会一开始,有人把他(牛荫冠)推到地主一边,但贫协主席却说:这是自家的人,怎么放到那一边?让他和农民坐在一边。这时,他(牛荫冠)“真是感到极大的温暖和党的亲切。感动的落泪不止。(《牛荫冠纪念集》172页~174页)”

牛荫冠对导致父亲死亡的  “斗牛”大会,事后能感到  “极大的温暖和亲切”!真不知是什么样的体系,能培养出如此冷血的动物?曾在晋绥工作过,后来做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郑天翔,在怀念牛荫冠的文章中说:大义灭亲,荫冠同志已经做出榜样。如果他的父亲是一个恶霸,或汉奸,或进行反共,反八路军的活动,或反对土改,对他进行严厉处置,荫冠同志是会毫不手软的。(《牛荫冠纪念集》176页)

1989年7月18日,中共兴县县委正式作出了给牛友兰  “平反”的决定,否定了土改中强加给他的所有罪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凹凸学社,君天盟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dsky.cn/post/61.html

分享给朋友:

“抗日英雄“牛友兰”​的悲剧” 的相关文章

【视频】精神分裂症 Skhizein

一切都由一枚150吨的陨石引发。陨石砸中了男主人公亨利家对面楼的天线,幸运的是他毫发无损。但此事过后,他的世界刚好与现实世界偏离了水平91cm。无论开门关窗洗澡接电话,这些日常细琐杂事就都成了负担。他在家里度量好了精确的91cm误差,可还是在工作中麻烦不断。因此他去接受心理治疗,非但毫无进展,反而在...

他们的爸爸也是爸爸

初二那年父母离异,都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从那以后两位对我几乎不管不问。我跟父亲,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住校,那个时候开始高中三年学费是父亲出的,其余所有生活费都是我自己出去赚来的,高二那年一整年我只吃两顿,早饭和午饭,都只吃一点,因为我想多存点钱留着高三吃得好一点,因为我知道那是冲刺阶段,我得多看书少出去...

单亲家庭的妈妈给子女的伤

从小到大观念里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即使受到伤害也不敢去怀疑,所以一边受伤害痛苦着,一边用道德观念自我安慰,看到题目那会儿心底伤痛有了更合理解释。离婚后,1、有次陪妈妈去杭州玩,在丝绸店给她买了2件衣服,给自己买了3条围巾,不贵,总共不到2K,用的是自己钱。上车后妈妈迫不及待翻我的包包看我买的什么,发...

学生时代“冷暴力”令人发抖

大概是初二时候的事,那时候我有一个从小学就不错的朋友,后来初中很幸运分到了一个班。那个小姑娘长的蛮可爱的,说话声音也好听,清脆不腻耳,学习成绩班里前几,看书见识广有才性子好而且胆大心细的那种。小姑娘入学的时候因为做事认真被老师钦定了卫生委员,后来因为工作能力强又被提到了班长。那个时候小姑娘和我的关系...

人心永远都难以预测

说个真事 故事是我姑父讲给我听的 发生在一二十年前的我姑父他们那里的小镇上故事发生在就快过年吧的时候吧 我姑父这个人有点文人气息 平时喜欢喝酒 写字 平时有几个酒友 这个邻居a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快过年了 家家户户都会晒腊肉 穿好香肠 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 宰肉 和陷儿 做菜。。。有天半夜我姑父就听到隔...

说一个苦涩的故事

我小时候和外婆有一次提到黄埔军校,告诉她那是当年中国最好的军校。结果没想到,我外婆说,我知道,我们当年那个村子里面就有一个人考到那里去了。我当时就很震惊,因为从没想过那个贫瘠的小村庄也会有人与这赫赫其名的军校有关系,外婆说那个男孩当年考走的时候,他父亲让他跪在村头,当全村人的面让他立誓发愤图强习武报...